人才培养
主页 > 人才培养 课程建设 > 正文

2025-09-11 点击:[]




     课程简介  

Course overview

/Part.01



《版画基础》是必赢集团网站美术类专业打通培养阶段的核心课程,是美术学(师范)、绘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作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课程既须紧扣教师教育特色,培养21世纪卓越美术教师所需的版画艺术素养向教育实践转化的能力,又能提供今后从事版画创作实践必备的相应基础,培养兼具创作与教育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课程重构了教学目标及内容,在了解版画历史全貌的基础上,以黑白木刻作为教学的重点,掌握黑白语言的生成及转化的内在规律,通过黑白画、刀法组合、临摹、创作等进阶式训练,培养版画创作实践的能力

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学习动力欠缺”、“技法训练与创作实践脱节”、“结合现实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技艺不足”等核心痛点,课程创新性构建了“溯源—析理—实践—提升”四个阶梯式的学习路径,深度融合数字资源平台,打造“三贯通”(文化感知→技法解构→主题创作)教学模式。具体实践中,以新兴木刻运动精神为核心,提炼“课程思政”主线,将家国情怀、文化责任有机融入创作实践。在课程评价上,搭建多维评价体系,有效推动教学模式从“临摹训练主导”向“创作实践引领”转型,实现课堂作业向艺术实践、社会服务延伸。经过创新教学,学生创作思维的系统性、文化表达的深度显著增强,文化自信与教育使命担当意识得到有效培育,切实达成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课程目标  

Course objectives

/Part.02





知识目标 :

描述中西方版画历史流变,辨析典型流派版画的风格特征;阐述中国版画地位与特点;分析黑白语言转换的规律及“刀味”“木味”审美特征;分析与评价版画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形成对传统版画传承路径与当代创新方法的系统认知。


能力目标:

能分析版画作品的黑白语言系统;按步骤完成版画创作的技术流程(刻、印、签名规范);应用刻印技术与刀法组织流程;解构黑白转换规律与版画语言特征;设计具有新颖构图的黑白木刻方案;创作与当代社会相关、表现力与感染力兼具的原创作品。能够将版画语言转化为教学实践,阐释其美育价值。


素养目标:

以马克思主义艺术观为指导,厚植“艺术为人民”的创作情怀;能在木刻版画创作中自觉强化传承中国风格的意识,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融合文化观察与创新表达;运用唯物辩证法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积极探索版画本土化创新路径,共育审美自信。




教学实施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Part.03




专题一


课前通过经典作品观摩、美术馆观展,引导学生从新兴木刻运动的经典案例中,直观感悟其历史必然性;同时结合中西方版画历史的分析比较,以中国传统木刻历史脉络为载体,提炼新兴木刻精神内核,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


专题二


开展创作素材采集活动,并进行木刻黑白语言转换专项练习。通过结合中外木刻经典作品,重点剖析“刀味”“木味”的独特审美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对木刻艺术语言的感性认知与理论理解。采用“理论导入-观察分析-实践验证-研讨提升”四步法教学法,学生基于前期素材采集与黑白语言练习,修正完善创作方案,并将写生稿转化为黑白草稿,在实践中深化对木刻语言的运用能力。通过上述训练,重点提升学生从生活感知到艺术转化的综合能力,实现创作思维与表现技法的同步提升。

校园写生 收集创作素材

草图汇报与研讨  个性化指导与集体问题反馈

01

黑白画训练——以光影构成画面黑白关系

02

黑白画训练——以肌理构成画面黑白关系

03

黑白画训练——以物体结构构成画面黑白关系


专题三

    

       构建“草图诊断→方案研讨→刻版实践→成果汇报”四阶辅导体系;建立个性化技术指导机制,针对性解决学生创作难题。

学生黑白木刻作品展示


教学评价  

Educational assessment

/Part.04




学生反馈:


学生反馈显示,本课程教学在多维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一,学习动机与投入显著增强,通过“实践前置”“主题创作”“多维场域”等设计有效化解畏难情绪,学生兴趣与参与度大幅提升,零基础学生也能在清晰步骤讲解与示范中掌握技巧,逐步培养耐心细致的艺术态度;

其二,创作能力实现质的跃升,学生普遍系统掌握版画创作完整流程,成功突破技术瓶颈,黑白语言转换能力与创作思维水平显著提高,从刻刀控制到普通木板蜕变为有故事的版画,深刻体会到创作魅力,教师针对刻线僵化、油墨堆积等问题的一对一指导更助力实践能力扎实提升;

其三,社会关怀意识明显增强,课程通过实践导向深化了学生对新兴木刻运动历史意义及鲁迅“艺术为人民”理念的理解,结课汇报中多名学生明确表达了“用版画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意识。



专家高度认可:


         教学获校内外专家高度认可:校内专家肯定课程“问题导向学习”的设计理念、“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特色,以及深度融入新兴木刻运动、“艺术服务生活”等思政元素的实践路径;校外专家则认可教学设计实现了“理论、技法、创作”的有机融合,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辅导交替)符合实践课特点,同时肯定课程引导学生从生活发现素材(如“校园系列”)的实践导向,有效培养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观。





WRITING/文字 侯云汉 陈曦 姚古平 姚元鲁

PHOTO/图片 侯云汉 陈曦 姚古平 姚元鲁

EDITOR/编辑 卓靖芸 徐越

REVIEWER/审核 陈曦 庄黎



    分享至

    (责任编辑:王晨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