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高颖



作品本质是花瓶,花瓶下半部分是绿色,代表绿地;上半身是海洋主题,地球由陆地海洋组成,瓶身也仿照心脏的形状,干花代表着生命,地球之母孕育着生命。



榕树在南方地区象征着“古老的灵魂”,寓意着长寿、圆满,因其强大的根茎和枝干,常常通过包围、缠绕另一种生物,最终导致后者因养分剥夺,光照受阻而死亡,形成“独木成林”现象,是一种长寿而又强势的植物。作品想展现的就是榕树汲取养分,奋力生长,突破自我的顽强模样。



1.主题选取:灵感源自经典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其奇幻、荒诞的情节与独特的角色设定,为陶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选择爱丽丝这一核心角色,意在通过陶艺形式展现童话的梦幻与奇妙。
2. 元素运用
人物塑造:精心雕琢爱丽丝形象,还原其标志性的蓝白连衣裙、金色卷发与蓝色蝴蝶结,通过细腻的面部表情与肢体姿态,展现她好奇、纯真又略带迷茫的特质。
扑克牌元素:童话中扑克牌士兵等元素极具代表性。将扑克牌以夸张、错落的形式构建成拱门造型,围绕爱丽丝分布,既增强视觉冲击力,又呼应故事中扑克牌王国的情节,营造出奇幻氛围。
场景布置:以绿色苔藓模拟童话中的草地,增添自然生机与神秘氛围,同时搭配黑白格底座,强化故事的奇幻感与秩序感的冲突。
3. 工艺考量:在制作过程中,采用手工捏塑与模具辅助相结合的方式塑造人物与扑克牌造型。通过彩绘技法精准还原扑克牌花色与爱丽丝服饰色彩,确保色彩鲜艳且持久。在烧制环节,严格把控温度与时间,保证作品质地坚固、色泽稳定。



以女性形象为载体,探讨女性在成长与蜕变过程中所经历的束缚与挣扎,以及在坚韧与勇气的驱动下所展现出的生命力与希望。陶瓷和纸浆的有机融合,诉说着一个关于成长、挫折与重生的故事。红色毛线在背后缠绕,表现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束缚和压力。这些束缚可能来自社会的期待、家庭的责任或内心的恐惧。尽管如此,依旧能破出束缚长出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地,展现出女性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自由的渴望。同时,毛线的柔软与陶瓷的坚硬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矛盾与冲突。作品名为 “蜕变之声”,寓意着女性在经历蜕变的过程中,所发出的不屈不挠的声音,以及最终迎来的成长与新生。珍珠的点缀如同黑暗中的星光,带来希望与未来的光明,象征着女性在困境中依然怀揣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失控」以报纸残片拼贴成字,隐喻信息洪流中传统媒介与数字时代的割裂——当网络言论挣脱时空桎梏,便化作无形的茧房将人困缚。作品中的镜面倒影,恰是破茧的密钥:不必畏惧迷思的幻象,唯有直面内心,方能在纷扰中寻得和解的路径。须知,每个独立个体皆是万千平行时空的幸存者,既无需臣服于虚妄的喧嚣,亦不必困囿于他人的凝视。



陶瓷、羊毛毡、仿真苔藓、欧根纱、玻璃、
干花、树脂黏土
喷泉水不断循环流动,象征着生命的源泉和生生不息的循环过程。通过这件作品,我想要表达出生命的活力与永恒,就像喷泉的水流永不停息一样,生命也在不断地延续和发展,即便经历各种起伏和变化,依然充满希望与能量。喷泉中的花朵、绿植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应建立的和谐共生。



作品以陶塑为基底,融合旧瓷片、彩色复合材料与 LED 光源。球体造型象征文化整体性,瓷片碎片隐喻传统根基,灵动的彩色 “触手” 突破瓷片束缚,动态演绎新时代文化对传统的解构与重构。棉花填充的柔软质感与灯光的科技感交织,传递新旧文化在碰撞中包容共生的理念,以材料实验探索文化传承的当代转译可能。



中间的白色陶瓷做成碎盘子的形式再用红线绑在一起,外围以黑色羊毛和黑白瓷片环绕,将陶瓷蝴蝶用红线系住放在盘子中心,传递一种破碎的束缚感。



荷花总被赋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性,而陶泥,正是取自大地的普通泥土,质朴、纯粹,可塑性极强。用这样简单的材料去塑造荷花,仿佛有一种天然的契合 —— 无需华丽的装饰,无需复杂的工艺,仅靠双手的雕琢与塑造,就能将荷花那份清雅高洁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这份跨越千年的精神品格,在一方小小的陶塑作品中重新绽放光彩。



作品将广袤海洋压缩于方寸之间,既是对海洋生命美的捕捉,也以微观视角唤起人们对海洋生态的关注,探索自然与人工、宏观与微观的融合边界 ,让观者于指尖大小的天地里,看见海洋的诗意与生机。




生命逝去后,血液先停止流动,细胞紧随其后,血肉溶解后,就留下最坚硬的骨骼。用陶瓷模拟骨骼样式,红、蓝色毛线及玻璃丝在肋骨之间缠绕,如涌动血脉与神经网络。骨骼破碎坍塌,血肉从其中流逝,而维系生命的水,以输液的形式维系支离的生命。






交错排列的锁链挂在镜框上,寓意被囚禁的思想,但是已经碎掉的玻璃与四飞舞的蝴蝶,代表着蝴蝶已经冲破锁链的束缚,打破禁锢,冲出枷锁,自由飞翔。



生活在大自然里的树木怎样走进艺术馆?我想到了精致的画框里装裱的美丽画作,树木能否从画框里生长出来呢?以此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我从树木婀娜的姿态,树墩立体的造型,树皮的形状,质感,纹理五个点出发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
自然是一个轮回,艺术品也是,植物被制作成为麻绳来表现树,枝丫被制作成为相框来装裱树,泥土被烧制成为瓷器来塑造树。植物,泥土,树木在大自然里互相依偎,成为艺术品也还是这样,艺术来源于自然,自然承托着艺术,艺术与自然《共生》。



造型参考《飞屋环游记》,整体是一个树屋的造型,充满了童话色彩。



“止戈”从字面上理解很简单,“止”为停止,“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代表战争、武力。所以“止戈”的直接寓意就是停止战争、放弃武力。这反映了人类对于和平的向往,希望通过停止争斗、放下武器来实现和平共处的理想状态。
另一方面,在当代人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是无法预料的,当这些东西来临的时候,砸向地面后,破碎了某些东西,这些就难以再复原的碎片,例如疫病、火灾、车祸激起的浪花,在生活中我们通常以“意外”相称,这里我们都称为“戈”。
我们无法预知玻璃碎片的轨迹,它们随处而起,随性而散,激起的尘埃或许隐匿不见,数量亦难估量。而我们是否能紧握生活里那虚无飘渺的戈?止戈之时,便是生活重归正轨之际。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ished to live deliberately, to front only the essential facts of life, and see if I could not learn what it had to teach,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 Henry David Thoreau, Walden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在生命终结时,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梭罗《瓦尔登湖》
梭罗来到瓦尔登湖,剥去生活表面所有的浮华与伪饰,探求生活的本真。通过对大自然的感受与沉思,他完成了对自己精神困境的突围。我们每个人或许都在寻求一个精神的庇护所,当我们远离尘嚣,回归自然,便会发现生命的本质可能就在其中。
海报|高颖 朱馨雨
文字|王泓月 朱馨雨 袁泉
图片|22级美术学师范专业工艺与设计课程群班全体同学
编辑|卓靖芸 徐越
审核|邱玲 庄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