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上午10:00,必赢集团网站在五楼会议室举办了2025级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开学典礼暨导师见面会。仪式由美术教育教研室杨峰老师主持,必赢集团网站副院长蔡敏教授、版画教研室易阳教授、美术教育教研室汪楚雄副教授、美术教育教研室杨杨副教授、美术教育教研室李舵副教授、美术史与理论教研室李会副教授、美术史与理论教研室喻颖副教授、美术史与理论教研室张南副教授、国画教研室李果副教授、美术史与理论教研室魏百让老师、国画教研室司维浩老师、研究生教学秘书刘昀老师,及全体2025级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到场参加。
仪式伊始,主持人杨峰老师逐一介绍到场的领导与导师,随后,全体与会者起身肃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激昂的旋律中,家国情怀与教育理想在会场交融。
国歌毕,必赢集团网站副院长蔡敏教授发表致辞。他首先以热忱的话语欢迎学子们 “重返桂子山”,肯定了大家从师范生到基层美术教师的成长蜕变,并寄语全体新生:
“站在硕士研究生的新起点,要树立‘成为基层美育专家’的高远目标,深耕美术教育前沿领域,为国家美育事业发展注入鲜活力量。”
蔡敏副院长强调,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兼具 “一线教学经验” 与 “高校学术资源” 双重优势,应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深挖美术与文化资源的融合路径,二是探索科技与艺术交叉的创新可能,三是结合现代美育理念回应基层教学实践需求。他特别提醒同学们:“要主动与导师建立紧密学术联结,科学规划研究进度,以严谨态度完成论文写作与答辩,确保学业质量。”
“研究生阶段的核心是思维的革新与问题意识的培养。” 蔡敏副院长鼓励大家突破固有认知,筑牢理论根基,激活方法论创新,“在学术探索中铸就不可替代性,让这段母校学习时光成为人生中最充实的历练。”
紧接着,硕士研究生导师代表结合自身研究与教学经验,为新生送上兼具深度与温度的成长指南。
版画教研室易阳教授以 “审美丰富性与统一性的辩证关系” 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教育命题。他指出:“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延伸,可辅助教学与创作,但无法替代个体独特的审美感知与创造性思维。” 他期望同学们在研究生阶段:
 “保持独立思考的锋芒,于多元文化碰撞中寻求教育共识,用智慧推动美术教育的时代革新。”
美术教育教研室李舵副教授以诗意话语开启寄语:“精神伊始,恰是盛夏。此刻我们相聚于艺术星空下,开启的不仅是学业新篇,更是心灵与智慧的修行。” 他强调,学问的精髓在于 “精准淬炼、独立思辨”:
“不轻信、不盲从,以清醒目光审视每一种技法与观点,方能抵达‘利己达人’的教育境界。”
李舵副教授特别提及:“必赢集团网站的方寸天地,藏着无穷的教育智慧与记忆源泉,愿大家在这里以赤诚之心交流,在思想碰撞中涵养胸襟,在学术切磋中升华教育理想。”
美术史与理论教研室张南副教授首先祝贺同学们 “从一线教师回归校园”,并点明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特殊性:
“暑期集中授课与两至三年论文打磨的模式,既是对学习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心态与角色转换的挑战。”
她提出 “三个转变” 的成长建议:其一,从 “被动接受” 到 “主动乐学”,以持久热情应对学习难点;其二,从 “教学实践者” 到 “教育研究者”,培养问题探究与创新输出能力;其三,从 “个体成长” 到 “责任担当”,关注教育公平等时代命题,探索本土化教学方法。
最后,张南副教授引用孟子 “君子三乐” 典故勉励学子:“珍惜‘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的家庭之乐,坚守‘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坦然之乐,践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育人之乐,为这段求学时光交上无悔答卷。”
国画教研室司维浩老师以 “见证者” 的视角感慨:
“从本科毕业奔赴基层,到带着新目标重返校园,你们的成长是对‘师范精神’的最好诠释。”
他希望同学们珍惜师生相聚时光,“多交流教学心得、生活感悟,在碰撞中探寻岗位价值的更多可能。”
司维浩老师提出四点具体期望:一是快速调整状态,以主动姿态解决学习与工作中的新问题;二是永葆对教育的敬畏与热爱,“不忘‘立德树人’初心”;三是带着一线教学困惑走进课堂,实现 “实践问题与理论思考的双向转化”;四是珍惜校园时光,与师生共学共进。
“愿你们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也别忘了母校永远是后盾,同学永远是战友。” 司维浩老师的话语让在场学子倍感温暖。
美术教育教研室汪楚雄副教授以 “读研六注意” 与 “人生三件事”为框架,为新生提供了系统的学业规划与人生指引。
“读研六注意” 直指学术实践核心:一是 “带着问题观察生活”,从课堂到日常,持续追问 “为什么” 与 “怎么样”,凝练研究主题;二是 “每日深耕文献”,关注学科前沿与交叉领域,保持理论敏感度;三是 “即时记录灵感”,“用碎片化时间积累,让论文写作水到渠成”;四是以 “毕业论文” 为核心支点,同步参与教学竞赛、课题申报与论文发表;五是 “严守时间节点”,及时响应学院与导师通知,确保学业进度;六是 “高频面对面交流”,“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尽早敲定选题,当面一分钟的沟通效率远胜线上两小时”。
在人生成长维度,汪楚雄副教授提出 “三重修行”:其一,“思维训练”—— 以批判性思维、闭环逻辑等多维模型构建独立思想体系;其二,“情怀陶冶”—— 牢记 “选择师范的初心”,立志成为 “中国美育方案的传播者”;其三,“生态营造”—— 在工作、家庭与社会角色中寻求平衡,最终实现 “快乐而自由的自我”。
2025 级公费师范生学生代表薛嘉雯以 “回家” 二字拉开发言序幕,她深情回望:“本科四年的栽培,让我从青涩学子成长为一名基层美术教师。那些深夜创作的灯光、课堂上的谆谆教诲,尤其是教育实习时孩子们眼中的求知渴望,都化作坚守美育一线的动力。”
如今带着教学实践中的困惑重返校园,薛嘉雯表示:“将以‘问题导向’投入学习,把课堂所学转化为教学实践,再用实践反思反哺学术研究,让美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她的发言道出了全体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 “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 的共同心声。

开学典礼后,同学们围绕一线教学困惑、学业与工作的平衡等提问,导师代表们一一回应。现场气氛热烈,思想碰撞中迸发诸多教学与研究的创新火花。


本次 2025 级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开学典礼暨导师见面会,不仅为新生铺就了清晰的学业路径,更点燃了大家深耕美育事业的热情与信念。通过师生面对面的深度交流,同学们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目标、研究方法与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进一步增强了对学院的归属感与向心力。
正如多位导师所言,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是连接 “高校学术” 与 “基层教育” 的重要纽带。期待全体新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将理论智慧与实践经验深度融合,成长为兼具学术素养与教学能力的基层美育中坚力量,在教育的沃土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为国家美育事业发展贡献华师力量。

文字|彭凯玲
图片|王伟
编辑|卓靖芸 徐越
审核|蔡敏 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