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李刚副教授的著作《荆楚简帛文字空间形态研究》荣获二等奖,殷子副教授的论文《场所精神在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的体现——以武汉江滩“大禹神话园”为例》荣获三等奖。此次我们共有2项成果获奖,类别涵盖著作类与论文类,彰显了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实力与水平。
获奖成果介绍
著作《荆楚简帛文字空间形态研究》
李刚
如何面对现代化的挑战,以实现荆楚简帛文字空间形态定性与定量的现代研究?这是笔者需要认真思考的,也是本书研究的核心问题。本书的研究目标建立在实验分析与理性归纳方式的基础上,将古汉字中的荆楚简帛文字重新审视,将定量分析与艺术创意巧妙地融合为一体,发掘出荆楚简帛文字的空间形态分布规律,为古汉字字体基础理论探索做基础性研究,从而推动汉字字体基础理论方法论的建立与完善。值得注意的是如何用科学的方法结合美学,解析其空间形态的构成。本书为传统汉字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范例,推动汉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论文《场所精神在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的体现——以武汉江滩“大禹神话园”为例》
殷子
公共艺术既是城市发展的标志,也是一种当代文化的社会形态。而场所与我们日常的城市生活、居住环境,与记忆中的人、物、事密切关联,不同性质的场所有着各自的功能诉求,在复杂的自然定性的整体框架下又独立于我们的观念而存在。公共艺术的场所精神是使城市公共场所区别于其他场所类型的重要特征,是传承地域文化、维系社会关系、联结市民大众、凝聚集体记忆和形成情感归属的纽带。本项研究从“场所精神”的角度出发,以武汉“大禹神话园”为例,探讨公共艺术创作的路径,旨在诠释如何用公共艺术讲好场所故事并彰显场所精神。本研究为城市文化研究者深入理解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及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构建具有本土特色与时代精神的城市文化生态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WRITING/文字 李刚 殷子 王儒雪
EDITOR/编辑 卓靖芸 徐越
PRELIMINARY REVIEWER/初审 李刚 殷子
FINAL REVIEWER/终审 蔡敏
(责任编辑:王晨煜)